在近代中国,有多所大学经历了拆分,以下是其中一些典型的例子:
燕京大学
燕京大学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办学质量最好的大学之一,于1916年创办(英美教会)。在1952年院系调整中,燕京大学被撤销,其文科、理科并入北京大学,工科并入清华大学,法学和社会学系并入中国政法大学。原校址交由北京大学,所以北大内的建筑多为原燕大建筑,也称北大为“燕园”。
辅仁大学
辅仁大学位于北京,实力仅次于燕京大学,于1925年创办(罗马教廷)。在1952年院系调整中被撤销,其中教师、学生与院系分别并入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等。原校址交由北京师范大学,现为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所在地。
齐鲁大学
齐鲁大学位于山东济南,创办于1904年(英美加拿大基督教),正式校名为“山东基督教共和大学”。在鼎盛时期,齐鲁大学与燕京大学齐名,号称“北燕南齐”。知名校友有老舍、顾颉刚等。1952年院系调整中齐鲁大学被撤销,其学科与人员分别并入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生物、化学、教育)、山东农业大学(农学、林学)、中国药科大学和南京大学。
东吴大学
东吴大学位于江苏苏州,创办于1900年(基督教监理会),是中国第一所西制大学,其法学在世界享誉盛名。东吴大学在上海设立的“东吴大学法学院”是全国最著名的法学院。在1952年院系调整中,东吴大学的各个院系分别并入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
国立中央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曾经有着辉煌无比的过往,在民国时期就是国内首屈一指的顶尖学府,学科门类极其齐全,涵盖了文、理、工、农、法、医等诸多领域。在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院系调整中,国立中央大学被拆分成了多达19所高校,其各个学科像种子一样撒遍各地,孕育出众多优秀的高等院校。
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在解放前夕,由于全校师生向南方进发,前往南京、上海,进而前往台湾,最终未能到达目的地,全校解散,师生另行安置。在1952年院系调整中,河南大学的农学院独立设置为河南农学院(如今的河南农业大学),医学院独立设置为河南医学院(河南医科大学前身,2000年并入郑州大学),行政学院独立设置为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2010年与河南财经学院组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水利系迁往武汉,与武汉大学水利系等合并成立武汉水利学院(后曾更名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现武汉大学工学部),植物病虫害并入华中农学院(今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并入江西农学院(今江西农业大学),土木系和数理系数学专业并入湖南大学,最终只剩下文学、历史学、教育学、外语系四大类别。
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在1952年经历了重大变革,多个院系和部门被独立出去建立了新的学校。例如,医学院独立出去,最终演变成了今天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外语院系独立,形成了独立的西安外国语大学;师范学院独立,发展成为后来的陕西师范大学;法律系独立,最终发展成为了西北政法大学。
这些大学的拆分不仅改变了它们自身的命运,也对中国的高等教育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