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绩效工资的发放情况因地区和学校而异,但大体上可以分为基础性和奖励性两部分。
基础性绩效工资
通常占绩效工资总量的70%,按月发放。
具体项目和标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事、财政、教育部门确定。
奖励性绩效工资
通常占绩效工资总量的30%,根据教职工的工作量、考勤、教学成绩等因素每学期或每学年核定等级后再发放。
有些学校会设定具体的分配细则,例如:
老师一学年内没拿到区级以上表彰只发一半绩效。
班主任绩效从绩效工资中分配,奖教绩效从学校办公经费中支出。
教师指导的学生在竞赛中得奖,按获奖等次予以奖励。
具体案例
山东省:奖励性绩效工资的70%下发给学校,学校综合考量教师的工作量、考勤、教学成绩后再进行发放。
北京某技工院校:专业教师每月到手平均5000元左右,包括班主任费、课时费等,每年节日补贴共4000元,年底奖金2.5万元左右,北京市补贴1.5万元左右,绩效奖2.5万元左右。
建议
透明度:学校应制定明确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并通过教职工大会等方式进行公示,确保公平、公正、透明。
激励性: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分配应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激励教师积极工作。
规范性:学校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规定进行绩效工资的分配,避免出现违规现象。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更多具体问题或需要更详细的数据,建议咨询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管理层。